稳就业筑牢民生之基
记者 杨蓉 李发华
市人社局招聘会现场。
我市人社部门协同发力,多措并举持续稳定就业,确保就业形势总体稳定。截至目前,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0611人,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8.01万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4040人,提前超额完成年度就业任务,这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
我市强化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全力以赴为企业纾困解难,促进企业减负稳岗扩就业。通过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政策,共为全市2445户企事业单位减免失业保险费2936.61万元,惠及职工7万余人。持续开展“陇原惠岗贷”融资业务,运用新媒体平台加大宣传力度,及时向符合条件的企业推送政策,不断扩大知晓度和覆盖率。
深入开展“援企稳岗服务千企”行动,成立11个服务小组,深入企业一线开展“大走访大服务大解题”三大行动,实地走访和电话访问产业链链上企业和中小微企业,建立11个“援企稳岗服务千企”微信工作群,及时更新发布惠企利民政策信息,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我市聚焦创业扶持,全面落实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的扶持政策,推进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推动实现高质量就业。全面落实创业扶持政策,吸纳新增就业人员2752人。
对就业困难人员实施“一人一策”精准式帮扶服务,积极推送就业岗位信息、技能培训课程、创业扶持政策,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扎实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对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开展精准服务,组织18家优质企业和13家卫健系统事业单位前往兰州、张掖等高校开展校园招聘活动。依托社区就业服务平台,及时掌握农民工就业、失业等信息,采取双向对接、政策引领等方式,目前为金川集团公司、天牧乳业等企业输送农民工1317人。
守护老人幸福晚年
记者 张可乐 董振虎 见习记者 郭晨阳
永昌县焦家庄镇养老服务中心的老人幸福微笑。
12月14日清晨,大雪漫天,寒风凛冽。在永昌县综合养老服务中心,93岁高龄的老人冯桂琴坐在温暖的房间里吃着早餐。
我市以全国第四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为契机,先后投入5700多万元,大力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加快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目前,85%的行政村建成互助老人幸福院,93%的城市社区建成日间照料中心,城市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实现100%全覆盖,建成投用4个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进一步提升了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水平。
我市建成了集监管与服务为一体的全市综合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和永昌县、金川区两个分平台,实现了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智慧养老四级联网管理运营。
我市积极鼓励养老服务机构与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合作,推进资源整合、服务衔接。由八冶建设集团公司投资建设的金昌市养老康复中心项目,已建设护理床位400张,初步形成了中西医结合老年病医院、老年大学、老年公寓等养老服务产业集群。永昌县清河敬老院依托医疗机构,成立了“永昌县天颐医养康复中心”,开办康复科、疼痛科等科室,在满足入住老人就医需求的同时,为周边乡镇的老年人提供医疗服务,受到老人一致好评。
同时,针对不同类型老年人群体多样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分类施策予以保障,不断优化养老服务资源供给。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分散供养的特困老年人提供“四个一”服务(每月理一次头发、每半月洗一次衣服、每周打扫一次卫生、每半年发放一次衣被)今年,我市已累计为2024名经济困难老年人累计服务36432人次,服务资金168.34万元。
教育民生实事接连“上新”
记者 常建哲 刘璐 周国华
金昌市把办好教育民生实事作为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突出抓好学校新建、改扩建和设施更新,改善办学条件,将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全力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需求。
金川区第三幼儿园孩子们做游戏。
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小托育托举起的是大民生,2023年,金昌市将龙首新区托育服务中心项目列入教育民生实事,全力加快项目建设,不断夯实民生底座,金昌市多个校园改扩建和教学设施改造项目迎来新突破。
今年8月,金川区第三幼儿园正式开园,目前设置7个教学班级,现有教职工34名,招募新生161名。该幼儿园的投入运行将有效优化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缓解金川区幼儿“入园难入园贵”压力。
永昌县第二中学宿舍楼及食堂建设项目也在稳步推进,该项目于2023年5月开工建设,10月下旬宿舍楼及食堂建设项目主体封顶,2024年6月上旬整个项目就可竣工投入使用。
为提供更具公平、更加优质、更有温度、更高质量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永昌县河西堡第二小学的操场也“旧貌换新颜”,已建成的300米环形塑胶跑道、1个人工草坪足球场、4个硅皮尤篮球场,4个硅皮尤排球场,2个羽毛球场,成为孩子们课间的“宠儿”。
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金昌用心、用情、用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夯基础、提内涵,促融合、增动能,千方百计保障教育民生投入,强化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在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中不断推进新时代教育民生工程,为打造更充分、更公平、更优质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托起群众“安居”梦
记者 刘伟业 胡有春
我市立足自身实际,组织县区住房保障管理部门建设、管理好配租型保障性住房,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引领作用,扎实有序建设保障性住房,全力托起群众的“安居”梦。2023年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1个2016户,发放公租房租赁补贴800户,目前已全部完成此项民生实事。
我市于2021年重新修订了《金昌市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办法》,对保障对象范围和准入条件等相关内容进行了调整,进一步扩大了保障范围,放宽了申请条件,将符合条件的城镇中等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新就业无房职工、在城镇稳定就业的外来务工人员等纳入保障范围,做到了“应保尽保”。
将棚户区改造重点向城市危旧房改造转移,依托城市危旧房摸底调查系统,对照已摸排出的城市危旧房底数,督促项目实施单位科学制定改造计划,因地制宜,逐年逐步进行改造。
2023年,我市共计划实施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3个,1622套。金川集团公司人才公寓建设项目1030套,金昌经开区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504套和金川区2020年金建里10号区、金水里9号区、金冶里5号区老旧小区配套服务设施改造项目88套。总建筑面积约10.66万平方米,概算总投资约6.83亿元。目前已完成年度计划任务,正有序推进;到位中央和省级财政补助资金4066万元。
同时,坚持“以需定建”,实施棚户区改造项目6个,总投资15.39亿元。着力推进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目前,6个棚户区改造项目完成投资2.18亿元,1656套保障性租赁住房完成投资1亿元,超额完成年度任务,有效解决了市民的住房困难问题。
让村民看病更有“医”靠
记者 武玲奕 见习记者 滕汉卿
“咱们卫生室现在有新卫生间了,出门左转就是。”近日,记者来到金川区宁远堡镇马家岸村的村卫生室,在门口便听到了村医李春文正和一位村民指着路。和往常一样,李春文正忙着为饱受风湿关节痛、腰腿痛的村民进行着艾灸、推拿等理疗。
面对记者的好奇,李春文解释说:“以前我刚来的时候,还没卫生间,别说尿检体检什么的,就是我们针灸时间长一点,有的村民想去卫生间都不方便。现在新修了卫生间,上下水也通了,对我们开展诊疗工作也方便。”
随后,记者又来到了永昌县新城子镇赵定庄村卫生室,宽敞明亮、分区明确,粉刷一新的药房内各类常见药物种类齐全,摆放整齐。
这些喜人变化的背后,是金昌市不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的生动实践。
今年,我市将村卫生室基础设施完善项目列入了2023年十件民生实事,根据《2023年村卫生室基础设施完善工程工作方案》,对县、区的65个村卫生室实施了自来水入户工程,给64个村卫生室配建了卫生厕所,为67个村卫生室完善了屋顶防水,同时对106个村卫生室进行了墙面维修,如今改造已全部完成,均投入了使用。
村级医疗机构是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网底,是守护群众健康的“第一道门”,完善农村卫生服务网络,解决村民看病难、看病远的重要举措,是村民看得见、摸得着的惠民工程。下一步,我市将进一步提高基层常见病、慢性病诊疗水平,推进“简、便、效、廉”的中医适宜技术,更好服务于农村居民,让老百姓“小病不出村”,确保迈好分级诊疗第一步。
搬迁群众“安身”又“安心”
记者 杨蓉 齐玉娇 刘璐
实施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是一项民生工程。我市确定永昌县为全市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主战场”,全市自然资源部门同相关部门紧扣“搬出安全”和“应搬早搬、应搬尽搬”,今年,全市共完成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2146户6222人。
我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应搬尽搬”的要求,今年共认定搬迁对象2146户。在充分尊重民意、尊重实际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制定分散、集中安置“两套方案”。针对集中安置规划统一建房,全力把好规划设计、选址布局、建设风格、施工单位、工程质量“五道关口”。针对分散安置引导自主购房,逐片区梳理存量房屋、户型面积,分乡镇组织见面选房、集体签约,开通“绿色通道”交房交证,做到搬迁与办证同时、住权与产权同步。
我市强化市级指导督导,实行县级领导、乡镇部门、村社干部“三包抓推动”,推行“属地乡镇专班推进、行业部门驻点指导、技术单位跟进保障、搬迁群众全程监督”共建模式,同心同力、同步同向推动目标、任务、时限、要求“四落实”。做实财政金融保障,用好农业农村、住房建设、生态环保等各类政策资金,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做实产业就业保障,全面推行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培育发展乡村旅游、电商物流等产业,实现产业带动增收。做实公共服务保障,推行城乡教育共同体模式,建设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优质公共资源加快向农村延伸,城乡差距逐步缩小。做实合法权益保障,严格实行搬迁群众村集体成员身份、农业户口身份、土地承包经营权收益及各项惠农政策不变“三个不变”。
守护残疾人“稳稳的幸福”
记者 张诗雅 见习记者 何瑞锦 郭晨阳
回眸过去一年,翻开市残联为民办实事成绩单:0至6岁残疾儿童康复救助129名、全市接受托养服务残疾人1166名、教育救助残疾学生及困难残疾人家庭学生327名、全市4973名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享受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完成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150户……
金昌市康复中心医院儿童康复科是金昌市唯一定点康复训练机构,也是金昌市残联残疾儿童康复救助项目点,是全市首家针对发育迟缓、智力障碍、言语障碍等患儿的专科康复医疗机构,承接视力、肢体、智力、等儿童的康复训练。
为有效推进0至6岁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市残联本着抓早抓小的原则,认真开展调查摸底,精准确定服务对象,精准确定服务内容,精准制定实施方案,为全市符合条件的129名0至6岁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等残疾儿童和孤独症儿童提供了康复训练、服务,共计投入救助资金202.1万元,实现了康复救助全覆盖。
市县区残联坚持“一户一策”,精准筛查,根据不同残疾类别、不同残疾程度、不同居家条件,量身定制更加符合残疾人实际需要的无障碍设施。实施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全年完成改造任务150户。
市残联高质量完成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及困难残疾人托养服务、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购买等民生实事,一件件民生实事从纸上落地成真,托起了残疾人“稳稳的幸福”。
农村水利工程便民更利民
记者 焦旭玉 李峰
“通过水库移民项目,政府每年给我们发放库区移民款,还给我们村修建了灌溉渠道,现在我们浇地也方便了,收入也增加了,这个项目确实给我们老百姓办了一件实事。”12月14日,记者来到永昌县东寨镇永丰村八社,库区移民杨旭华一家生活在这里,过着安稳踏实的生活。
在他家门口,一条宽阔的水渠向着远方延伸,它确保了农业生产灌溉“生命线”畅通,为土地增效、农民增收打下坚实基础。
据了解,此项目涉及永昌县东寨镇永丰村,城关镇直峡山村,红山窑镇马家坪村、姚家寨村、毛卜喇村等移民村。计划改建渠道4条4.22公里,配套建筑物46座,计划发放移民直补资金人口2685人。截至目前项目已完工,发放2685人直补资金161.1万元,改建渠道4.22公里,建成200立方米蓄水池1座,共完成投资974.18万元,投资完成率100%,不仅完善了农村水利基础设施,提升了农村供水保障能力,还有效解决了群众最关心、与群众利益联系最紧密的农村水利问题。
今年,市政府为民实事项目永昌县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改造项目如期实施。“主管网维修改造18.02千米,完成率100%。通过为民实事水利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改善、提升灌溉及农村饮水条件,有效改善灌区‘最后—公里’灌溉条件,提高了农村饮水供水保障能力,进一步夯实稳农、惠农水利基础,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永昌县水务局副局长曹万平告诉记者。
市水务局副局长马磊介绍:“今年,我们实施农村为民办实事项目5项,截至目前,所有项目已经全部完成,累计建成调蓄水池3座,库容345万立方米,铺设、维修供水管道353公里,建成农村人饮管理房3座,建成各类闸阀井、水表井、入户井496座,维修改建渠道4.22公里,完成供水投资1.04亿元。”
清洁取暖村民身暖心更暖
记者 冯亚杰 何瑞锦 屈冰
自2022年4月入选第五批国家北方地区清洁取暖支持项目城市以来,我市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清洁取暖项目的实施,对城区、县城以及农村符合条件的区域和住宅进行清洁取暖改造,项目实施近两年,已完成热源清洁化改造403.88万平方米,完成建筑节能改造310.25万平方米。
我市积极争取到中央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9亿元。为了将这笔钱用在刀刃上,实现生态环境和生活质量的双赢,金昌高标准谋划、高质量推进冬季清洁取暖项目工作,成立了专门的市冬季清洁取暖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金昌市冬季清洁取暖项目推进实施方案》,每月对项目进展情况进行通报,不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督促县、区有效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坚持“清洁替代,安全发展”“因地制宜,居民可承受”“试点带动,分步推进”“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的原则,按照2022年试点示范、2023年全面实施、2024年验收巩固的整体思路稳步推进实施清洁取暖项目,努力创建西北地区清洁取暖示范样板和清洁能源基地。
永昌县东寨镇上四坝村为集中居住点安装了太阳能取暖设备。
与永昌农村地区采用“太阳能+电辅热”进行供暖的方式有所不同,金川区则主要采用“太阳能+空气源热泵”的方式进行取暖。目前,金昌市已经投资近12亿元,实施清洁取暖项目34个,完工10个。完成热源清洁化改造403.88万平方米,完成建筑节能改造310.25万平方米。预计到今年年底,金昌市热源清洁化改造将完成三年改造任务目标的70%以上,将有3.23万户老百姓受益;而建筑节能改造将完成三年改造任务目标的76%以上,惠及2.09万户老百姓。金昌市2023年农村地区冬季清洁取暖项目全面完成。
截至目前,政府做出的“完成农村地区热源清洁化改造12000户既有建筑节能改造10000户”的承诺已经全部兑现,完成率100%。其中,永昌县完成农村地区热源清洁化改造8000户,既有建筑节能改造7500户;金川区完成农村地区热源清洁化改造4000户,既有建筑节能改造2500户。
为妇女筑牢健康防线
记者 蒲瑞华
“两癌”(乳腺癌和宫颈癌)是威胁妇女健康的两大“杀手”,开展适龄人群筛查则是促进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有效措施,目前,“两癌”筛查已列入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与民生实事紧密结合谋划推动。
市妇幼保健院工作人员进村入户宣传“两癌”知识。
我市建机制,重举措,紧盯目标任务、规范项目实施,保驾护航妇女“两癌”筛查工作,为广大妇女架起了一座通向健康、幸福的桥梁,切实为广大妇女筑牢了健康防线。截至目前,全市共检查城乡适龄妇女6573人,任务完成率106%。
谈“癌”色变是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再加上“两癌”的特殊性,让“不知道”“不想去”现象时有发生。为提高广大妇女对“两癌”免费检查项目的知晓率和参与的积极性,我市采取“线上+线下”并行的宣传方式,全市全年共开展各类宣传培训129场,受益妇女1.33万人次。
为进一步提升服务效能,项目实施前,我市认真开展摸底,了解相关妇女群体“两癌”免费检查需求量,并抽调妇科、超声科、乳腺科等科室骨干组建专项检查队伍,选派业务骨干参加全省“两癌”检查项目师资培训班,不断提升专业技能水平。项目实施医疗机构抢抓春季农闲时间,实施上门服务。
此外,我市还为20名低收入“两癌”患病妇女争取全国妇联中央专项彩票公益救助金20万元,有效解决她们看病资金难题。督促人寿保险公司为2450名城镇参检妇女购买了公益保险,其中5名城镇“两癌”确诊妇女收到理赔金5万元。